为提升我市心理危机干预水平,持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,2023年9月22日,宝鸡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“宝鸡市第十二期社心大讲堂”。会议特邀北京大学马弘教授授课,主题为《心理危机干预策略》。来自全市各县区的精神科医师、精神科护士、心理治疗师、心理咨询师、心理教育工作者、心理网格员及社会工作者近400余人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本次专题培训。
讲座结合6个具体案例,主要围绕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展开,包括平衡康复疗法的理念和技巧,以及如何运用灾难后的心理援助工具应对重大事件的心理危机。
社会心理支持是重要的“第一步”。就是要解决当下最急需的问题,保证所有人有吃有喝有住,力争100%保证资源的公平和可获得性,帮助所有人尽可能早地回归正常生活。
探讨了家庭变故对孩子的影响与应对。首先要用积极的方式传达信息,避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。其次,在孩子遇到悲伤或困难时,我们应该给予共情关爱,帮助他们度过难关。此外,我们还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反应,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,提供个性化帮助。作为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应保持友好、尊重的态度,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贬低的语言。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,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需要关注孩子在家庭中的感受,确保他们拥有足够的心理支持。
作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在面对危机时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。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,学会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建设中寻求帮助,建设好自己的“心理银行”。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管理,避免过度消耗精力。在面对挑战时,要保持乐观、积极的心态,同时注重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。
作为危机干预者的我们应该为服务对象提供希望。两个意象:帮助服务对象像银杏树一样茁壮成长;像“蝉”一样重生蜕变重生。
名人名言
在我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,一半以上时间在与灾后心理干预打交道,算是各种灾难现场成长起来的一代“心理人”。
——马弘
名人笔记
这些年,在越来越多的经验中我发现,心理干预是随时随地都能做的。有一次意外事故后,当时除了遇难者家属,我们也对现场的服务人员做心理干预。我记得在当地武警医院的食堂吃饭时,遇到一个被临时抽调来做服务的小伙子,他的孩子刚刚满月,因为不能回家经常受到丈母娘和妻子的埋怨,心情很不好。我给他出了个主意,教他发短信给妻子说工作得到了领导肯定,功劳有老婆一半。过两天,小伙子把他妻子发他的短信转给我看,他妻子特别体谅地说让他好好工作,不要惦记家里。小伙子还特高兴地跟我说:心理干预太神奇,缓和了他和家人的关系。灾后心理干预非常有必要。
——马弘